“宅基管家”激起金山区廊下镇光明村自治“活水” (2021-02-04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看到问题的人解决不了问题、贴近群众的人服务不了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现实难题。2018年,光明村开始探索“宅基管家”村民自治模式。
“梦想改造家”,宅前屋后180天实现180度的转变
将美丽埭创建作为宅基管家管宅基的一个切入点,5组牌场先行先试,在宅基管家家长带领下实施“梦想改造家”工程。
经过乡土规划师,乡土艺术家和乡土木匠的手艺,废材利用,把原本违章建筑拆下来的砖头瓦片换个地方变成新风景。一来消耗废弃建筑材料,消灭农村乱堆物,美了宅基,也彻底解决拆违后遗症;二来自己家园自己维护,花小钱却一举两得、多方叫好。
整个建设直接消耗建筑垃圾砖瓦6万块、处置建筑生活垃圾150吨;向结对共建单位争取10多万资金用于项目建设。5组不仅外在的环境面貌发生变化,埭上首次聚餐、全埭观看露天电影,以“宅基管家”牵动乡村治理,整条埭实现了“由内而外”的蜕变。
升级“智慧家”,议事机构“穿针引线”矛盾不出村
2019年4月至9月,宅基头组织开展大小会议12次。埭中间有两户村民相隔8米,地势低,两家从无往来。“美丽一条埭”建设,需要筑一条路贯通全埭,但涉及其中一户村民的自留地。经过宅基管家上门做思想工作,涉及自留地的村民主动让出地,而另一户自掏腰包购买涵洞。合力筑成一条小道,既贯通了全埭,又化解了矛盾。
按照3-4个村民小组配备“宅基管家”团队,组建6个宅基管家点,共有“宅基管家”78名。宅基管家家长双月参加议事会,村班子根据网格点不同需求,配送文化资源、宅基惠老服务,鼓励网格点每年开展一次户代表年会。
能人“传帮带”,长效机制保障村民自治“活”起来
5组牌场自治模式已复制到19组,以管家带管家的方式进行“传帮带”。村每年对宅基管家团队进行培训,年底对网格点进行考核并保障阵地运转经费。
在疫情防控社区应急管理中,“宅基管家”团队的运作体现出生命力。村第一时间召集宅基管家家长,共同商议“疫情防控推进图”,合力设置和认领道路卡口点。刚接到丧事简办不聚餐的通知,就碰到村民过世,宅基管家成员迅速上报村委会,第一时间上门承担起亲戚和村民不聚餐的劝阻工作。实行道路封闭式管理期间,宅基管家家长提出封路不封感情,将村3个片区老百姓出行控制在1公里绕路范围圈,得到百姓拍手点赞。
创新成效
注重培养培育,下好党建引领“先手棋”。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党建引领是关键。通过村党总支把方向、宅基管家操刀、党员骨干带头示范,村党总支抓两头、带中间工作思路既培养锤炼了骨干队伍,又培育了淳朴民风。“宅基管家”是群众,也是一呼百应的“操刀手”。事实证明,高手在民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法深得民心,也最有成效。
坚持共建共享,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水”。在梦想改造家过程中,村民们群策群力,把自己摆进去,原本一家人都有分歧的事最后一条埭都统一思想,归根结底是群众从头到底的参与过程。在“宅基管家”引领带动下,村民提高了自治能力,营造起了农户家庭自觉、户户联动的基层自治氛围。
突出精准有效,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以制度来约束,“宅基管家”牵头协调宅基区域内村民自治问题收集、商议和提交。以机制来制定完善宅基管家考核细则、工作职责、考核方法。以活动来引领,精准对接村民诉求,村、镇做好接力棒,从基层“神经末梢”抓起,鼓励村民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五个人人”最好基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