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建设,闵行浦江镇革新村谱写乡村振兴“革新答卷” (2021-02-01 )

浦江镇革新村,总面积227公顷,常住人口2830人,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拥有召稼楼古镇等一批历史文化遗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革新村通过“三力”建设,以党建引领促村庄善治,以村民自治催生乡风文明,有效构建了乡村治理的革新模式。

激活组织能量,激发党建活力

集中下楼办公,坚持一站式受理。在积极有序推行村“两委”成员开放式办公基础上,通过全面落实村“两委”“亮牌工程”和党员干部“亮身份、践承诺”要求,设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岗、责任区,进一步提升为民“一站式”服务。

建强红色阵地,坚持区域化共治。为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区域单位参与乡村振兴治理,按照自治圈、共治圈和公益轴“两圈连轴”的联动模式,成立“联在革新”党建联盟,29家企事业单位,60余名区域、两新志愿者,开展“益企进乡村”、“义诊进革新”等活动,充分融合农村社会各阶层,建立起与村民之间的互信平台。在农民集中归并工作中,建立“红引领”群众工作团、“绿共治”环境督导团、“蓝志愿”共享服务团和“橙文化”共建导入团等团体,超过300人。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共同培养共建意识,共同建设美丽家园,逐渐形成自治共治格局。

打造文明实践基地,坚持全方位服务。合理缩减办公空间,建设党群服务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各项功能室,实现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同时,打造“一廊一站一广场”实践阵地,构建“1234567益起”实践模式,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成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凝心聚力、文明乡风的百姓之家。

聚力“善治动能”,增强治理能力

“红色物业”进村。村委将物业管理公司引入本村,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委会、村民代表会、物业服务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治理优势。建立物业公司党支部,并将村域范围内民房租赁、违建巡查、垃圾分类、网格监控、秩序维护等治理事项渗透于物业常态服务之中。通过岗前培训,择优吸纳当地村民作为保洁、维修、保安等辅助人员共同参与村域治理,以帮助其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村—组”熟人管理向“村—社区”规范管理格局的转变。

“智能管理”进格。在两个集中归并点内,有效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细化、长效化管理。共设置监控设备174台,覆盖所有公共区域、道路、入口、停车场的监控,涵盖网格管理、前端巡查、视频监控、案件处置、房屋租赁、垃圾分类等工作,切实改变了传统农村地区的治理模式。建立“三协同”快速反应机制,对于网格治理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快速处置,对于突发事件,立即反馈村委,由应急小分队现场处置;对于特殊复杂问题,限期形成解决方案;对于难点问题,上报有关部门协同解决。

“零桶计划”进宅。为了提升人居环境风貌,推进村民垃圾分类“零桶”计划,村委会多次召开村民议事会商议“撤桶并点”工作,制定村民撤桶、定时投放、志愿保障、集中收运的革新模式,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阳光村务微信平台投票,征询革新垃圾分类方案可操作性。通过召开会议、上门发放告知书、小喇叭播放等方式的宣传,使村民参与度从78%到100%转变。

“村务公开”进户。通过建设“云邻里”村务公开信息平台,强化乡村社会治理智能化支撑。“平台”整合党建园地、村务公开、活动信息、意见反馈等内容,通过绑定手机微信,可及时查看最新的村务信息、财务收支情况,并可提供预约办事、政策咨询等服务,为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提供便捷渠道,提升村民对村务工作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加强制度建设,实现长效动力

制定“五诊一反馈”议事制度。在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机制的基础上,革新村提出“五诊一反馈”议事制度,通过接诊——红色邮筒收集民意、坐诊——民情站点收集民情、巡诊——归并网格收集民忧、会诊——议事平台办理民事、转诊——部门流转共商民困、反馈——反馈问题倾听民声,确保“党情民情共议,实事要事共商”,确保村级事务按规定的流程严格执行,常态运行。

建立阳光六日工作法。在321工作法的基础上,固化阳光六日工作法。通过“望闻问切”,有效激发党建新活力。一是善于“望”,抓“班长、河长、网格长”,让群众看得到党组织的行动在身边,让百姓看得到党员作用在发挥。二是勤于“闻”,严格落实党内各项机制,根据网格化分工,村“两委”成员对应联系各自村民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走访,坚持村民全覆盖走访和村民骨干、孤老残障等重点人群重点走访相结合,通过常态化的走访制度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三是敢于“问”,健全自治、法治、共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抓实村委小微清单,问计于民,真正让党员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人;四是重于“切”,以问题为导向,听意见、拿措施、定方案、抓落实。

探索“三长两委一警多员”一张网治理模式。打通治理脉络,激活神经末梢,形成“三长两委一警多员”共同参与、协同治理的模式,即“三长”(班长、河长、网格长)全面管理,两委(支委、村委)分片包干,一警(片警)协助治理,多员(党员、志愿队员、社员、城管队员)联动自治,有效发挥“共治+自治”优势,实现革新党建服务体系和基层治理“一网统管、全网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