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街道的邻里小汇,老洋房里的新生活 (2020-11-25 )

徐汇区湖南街道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辖区内的武康路、永福路典雅而又精致。在这些马路上,不仅有着众多的网红店,也是较为集中的生活区。居民区内的邻里小汇改造一新后,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老洋房里的新生活。

居民自治的活动空间和载体

安福居民区的邻里小汇坐落在武康路69弄内(与安福路275弄17号相通),以前这里是居委活动室。今年,经过美丽小区综合改造和邻里小汇升级后,安福居民区自治工作有了更舒心的活动空间和载体,12支群众活动团队再度“闪亮登场”,定期开展编织班、舞蹈班、合唱班等,发挥居民自主能动性。

随着居民自治管理的不断推进,居民互助、自治能级不断提升。在实践中孕育孵化了“同心同德,同心同建,同心同悦”的“同心坊”自治工作站,依托居民区邻里小汇的空间载体汇集了十二支群众活动团队,提出了“1+1+1+X”的自治管理工作模式,凝聚团队,互相协作、资源组合,充分发挥居民骨干、志愿者力量,着力推进“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民主自治管理。

“同心坊”志愿者组成巡逻小组,打破原先以弄堂为单位进行的巡逻,开展片区安全巡逻;组织居民开展文体活动,凝聚人心;开展议事协商,解决居民反映的弄堂里、家门口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同心坊”居民自治的长效机制,逐步探索出与弄管会互为补充的居民自治新方法。

在今年防疫期间,安福“同心坊”居民自治工作站利用网络平台的力量,以微信群、朋友圈作为宣传阵地,打造了一个属于安福居民自治的微信专栏。今年75岁的安福居民区党总支委员、“同心坊”居民自治工作站站长、居民志愿者章剑安每日坚持推送两次“战疫情——安福在行动"的信息,发动群众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外地来沪人员排摸等信息,记录下疫情中平凡人的不平凡事,展现了安福居民区社工和居民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

家门口的“社区公共客厅”

在优雅静谧的安福路上,春华居委邻里小汇就坐落于此,从建设伊始即致力于打造春华居民区家门口的“社区公共客厅”,有阅读服务,广播电视,群文活动,亲子活动,体育健身,科普教育,数字文化等服务。另外,结合居民需求设有免费测量血压、轮椅租借、法律咨询等便民措施,满足居民区不同年龄层的需求,成为了辖区内名副其实的“居民客厅”。

春华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按照需求导向的工作目标,经常性排摸辖区内居民群众的需求点、兴趣点,围绕大家的爱好开设了系列老少皆宜、喜闻乐见的学习课程,如唱歌班、老年远程教育班、舞蹈班、太极拳班、编织班、朗诵班等学习团队,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伙伴们”苦于无处交流切磋技艺的苦恼。

同时,居委会也将目光聚焦到孩子们身上,积极组织辖区内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寒暑假及节日活动。

春华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在大力推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培育社区自治团队、激发社区内在活力作为核心目标来抓,变“输血”为“造血”,以服务带动项目、以项目带动团队、以团队带动自治,使社会组织参与真正成为居民自治的不竭动力。2019年居委以邻里小汇为载体,打造了“吾缘花友会”社区自治团队,以花聚友、以人气促建设,将原来堆积垃圾的死角变成小区的“后花园”,完成了辖区内五原小区“美丽楼道”建设,使每个楼道具有自己的特色,让每个居民都有了参与楼道建设的切入点。目前,“吾缘花友会”依然在不断发展壮大中,为不断完善居民区自治共治机制添砖加瓦。

接下来,湖南街道将通过“邻里小汇”美好生活共同体的平台建设,整合自治共治力量,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以此不断激发小区自治活力,不断提升自治能级,使得小区居民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