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活力和“造血”能力,周家桥街道慈善超市树立好口碑 (2020-09-21 )

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在“慈善”与“超市”并重的基础上,通过商业运作赋予慈善超市“造血”机能。超市开业一年多来,取得了不错成效,树立起了好口碑。 

在武夷路651号,开着一家特别的超市。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经营日用百货、粮米油盐、南北干货、蔬菜蛋肉,免费为老人送货上门,帮忙收垃圾,商品的价格又十分平民,得到了周边居民的交口称赞。这就是周家桥街道的慈善超市。 

2019年,周家桥街道慈善超市正式投入运营。街道坚持“慈善”与“超市”并重的原则,在慈善超市的运营上,既突出社会救助功能,又注重发挥超市商业运作的“造血”机能。开业一年多来,超市在盈利和慈善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也在周边居民中树立起了好口碑。 

“对于慈善超市来说,慈善是宗旨和目标,超市是运作模式。”周家桥街道慈善超市负责人说,“目前慈善超市的经营模式比较多样,我们的选择是让慈善超市能自力更生,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更多地奉献社会。” 

周家桥街道慈善超市是在市区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由街道委托了第三方企业来实施具体的运营管理工作。街道对第三方企业的经营工作进行严格指导和监管,并规定其定期向民政局指定的慈善基金会捐助定额款项。 

当然,慈善超市要承担的功能并不仅仅是实现盈利、捐助善款,它也是社区大量慈善活动的载体。 

为解决社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障人士的购物问题,超市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一位前来购物的老人说,“我腿脚不便,买了大米之类的大件商品之后,超市工作人员不仅帮忙送到家,还会按我的要求放到柜子里,走的时候还要帮我把垃圾带走处理掉。他们对老人很好很耐心,这里买得到的东西我肯定不愿意到别的地方买的!” 

通过整合社区各方资源,慈善超市也是打造慈善志愿者队伍、扩大慈善公益行动参与度的基地。根据街道制定的慈善主题活动安排,超市定期开展“爱心义剪”、“旧衣换物”等公益便民活动,正在逐渐调动起周边居民的慈善热情。 

慈善超市作为街道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接收来自各方的物资捐赠,为爱心企业、社区爱心人士无偿捐助搭建平台。通过这种更直接、更透明的救助模式,实现对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 

无论是作为街道的慈善行动基地,还是物资捐助平台,慈善超市要在“输血”的同时学会“造血”,明确“超市”的定位,用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样才有竞争力,才能可持续发展。 

慈善超市是将慈善事业具体落实和延伸到社区的有效载体,是居民家门口的慈善窗口和公益平台,是社区慈善的“蓄水池”。周家桥街道仍在继续探索慈善超市与民政业务、慈善服务的结合,寻求慈善超市在汇集社会各方力量帮扶困难群众、传播慈善文化、提供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也希望市民朋友们能够关注和支持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