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运用大数据分析困难家庭实际需求,开启“一网统管+精准救助”模式 (2020-09-04 )

近年来,徐汇区民政局根据推进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工作要求,坚持从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出发,精心打造大民生板块精准救助场景,开启“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工作模式,极大提高了社会救助服务能级。

 

运用民生数据,精准识别“沉默的少数” 

徐汇区“一网统管”的精准救助场景,汇聚了民政、人社、残联、医保等14个条线,1600万条民生数据,为家庭和个人打上45类标签,形成了大民生数据池。通过对一项或多项民生体征标签进行勾选,构建困境家庭致困精算公式,智能发现困难群众中“沉默的少数”,并通过系统自动派单给社区工作者,把救助政策主动送到居民家中,把救助服务做到百姓开口之前。 

小杰小朋友父母重残,因人户分离,居委社工在日常走访中没能识别出孩子可以享受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保障政策。民生大数据智能分析发现后,社区工作者主动上门服务,宣传政策,目前,孩子已纳入了相应的保障性政策范围。通过“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场景开发应用,徐汇区已发现了7户像小杰家庭这样“沉默的少数”,并全部跟踪走访纳入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

 

对接居民需求,精准施策家庭解困计划 

通过“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场景智能发现、主动发现、被动发现的困难群众,均实现居民区干部上门了解家庭实际状况,倾听困难家庭实际需求。受疫情影响,今年应届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如何保证低保家庭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响,除了按时足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价格临时补贴,保障好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外,更要为困难家庭增强造血能力,助力家庭成员就业返岗,真正实现脱贫解困。 

“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场景把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就业帮扶作为重要应用纳入其中。通过低保数据库,公安人口数据库,并叠加其他相关参数量,进行智能搜索,发现50多名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并按照“一人一案”服务机制,依托社区就业援助体系,提供“家门口”、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帮助困难家庭大学生树立求职信心,顺利就业。

 

网格协同处置,精准管理救助急难个案 

徐汇区通过“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工作模式,将大数据主动发现的救助政策覆盖以外的困难群众,以及通过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和12345热线被动发现的求助居民,全部纳入网格运行平台,实现社会救助服务事项进入网格处置流程,大大缩短了工作流程和工作时长。 

田林街道社工在走访居民过程中,了解到辖区居民罗某今年6月被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医疗支出巨大,因不符合支出型贫困政策条件而无法享受医疗救助政策,但医疗支出的确对家庭造成一定的压力,街道决定将其纳入本年度节日帮困范围,缓解家庭困境。

 

初构精算模型,精准分析家庭致困因素 

精准救助场景初步构建了多维困境家庭救助需求分析模型。对困境家庭生活、健康、就业、教育等7个维度22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家庭困境程度,并通过推进徐汇区社会救助“ABC发展计划”,平衡救助政策资源、服务资源、人力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慈善力量参与困难家庭的救助帮扶,为困难家庭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实施个性化的救助关怀措施。 

疫情期间,凌云街道社工通过主动走访,了解到80岁的胡某是一名退役军人,患渐冻症,长期卧床,需24小时照护。该个案进入精准救助场景后,民政、街道、居委协同处置,安排“社区救助顾问”上门走访,街道根据该家庭的困难情况以及疫情期间的救助需求,对该家庭发放了疫情期间的临时救助,同时提供买菜、送药及心理疏解等综合服务。 

 

下一步,徐汇区“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场景还将不断优化完善,力争通过打造四个环节,即“精算模型——智能发现,汇治理移动端——上门核实,网格平台——协同处置,个性帮扶——建档立卡”, 形成工作闭环,推动精准救助,逐步实现社会救助方式现代化、智能化和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