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民政人|查庆国:从农民工到殡葬业“顶梁柱” (2020-07-20 )

为了工作,查庆国常年保持着一头短得不能再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卤蛋头”。不只是因为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地钻研遗体防腐整容技能,没有时间打理,更是因为每一次遇到高危传染病遗体接运处理任务,他都冲在第一线,于他而言,“卤蛋头”是一种防护方式。
2003年,查庆国所在的上海市益善殡仪馆被上海疾控中心指定为SARS死亡遗体的上海唯一接运处置点,查庆国带领团队不分昼夜,抓紧攻关,建立了SARS遗体接运防护方案,为《非典型性肺炎死亡遗体处理规范》起草做了重要贡献;2013年,上海出现H7N9疫情,查庆国之前起草建立的遗体接运处置规范再次被运用,保护了一名又一名高危传染病遗体接运和火化工作人员的安全;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来势汹汹,查庆国再次主动请战,成为了处理小组的专员,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
不只是在面对传染病疫情时挺身而出,从事遗体防腐、整容、化妆工作21年来,查庆国用他的钻研精神和精湛的技术,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解决了各种遗体出现的“疑难杂症”,完成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他不仅被同事称为“问不倒”、“老大哥”,是益善化妆组的“顶梁柱”,更是技惊四方,获得第七届全国民政行业遗体整容师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上海市民政系统技术能手称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入选上海市首席技师千人计划。
但很少有人能想到,在进入益善殡仪馆之前,查庆国在老家种过地、在工地和花店里打过工,以农民工的身份在上海漂泊了数年。在荣誉面前,他保持了一贯的谦虚低调:“我是生死之间的‘摆渡人’,帮助逝者安详、自然、美好地离开这个世界,就是我工作的最大价值。”
“半路出家”,甘当生死之间“摆渡人”
1993年,因为生计,“70后”查庆国从老家重庆市开州区渠口镇到上海打工,他当过建筑工人,之后为花店送花,和上海的殡葬机构有了接触。在爱人的引荐之下,他进入正缺人手的益善殡仪馆。一开始干的是力气活,但是查庆国没有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有空就跟着老师傅学起了遗体防腐整容技艺。
入行至今,查庆国保持着“白加黑”“5+2”的工作状态,因为家离单位近,白天没弄完的事情,他就晚上继续;休息时突然想到了新点子,他赶紧跑到单位来实践。需要试验材料他有时自己购置,碰到了问题虚心请教同事、同行。用心学、用心记,肯干、能干、不计较得失。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年之后,查庆国就能独立操作了。
处理SARS死亡遗体,是“出师”之后的查庆国遇到的头几个重大难题之一。他和团队以切断传播途径为抓手,采取双重隔离防护措施和“定车、定人、定路线、定火化炉、定隔离区”的“五定”方法,结合三层关卡消毒措施,让益善殡仪馆顺利完成了非典遗体的接运和火化任务。
“当初说不害怕,那不是真的,但是再难也要完成任务,做好工作。”经历了SARS和H7N9疫情,再处理涉疫遗体时,查庆国更加稳重、细心、坚毅,发挥团队“领头羊”作用。
处理高腐遗体,查庆国也是“一把好手”。在不断观察和反复实践中,他根据遗体的溺亡时间和溺水河段的河道真菌情况,创造性地提炼出“内注外敷三观察”的专业防腐技法,能用最短的时间让高腐遗体隆涨复原、皮肤变色。这套防腐剂法在整个上海乃至全国的高腐遗体的防腐与复原领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许多外省市的防腐整容工作者都慕名前来学习经验。
“细致入微”,二十多年书写行业匠心
2019年,查庆国创新工作室“至微坊”成立。用查庆国的话来说,“至微”就是“以小见大”,让工匠精神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21年的遗体防腐整容技师职业生涯中,他的确将细致入微、精益求精贯彻到了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上。
查庆国不满足于用椰子壳为头部严重破碎的遗体做后脑勺整容,而是在努力探索之后,找到有效材料,用医学的缝合手法完成了颅骨拼接;他曾不间断地连续进行四天实验,摸索出了“0—4度防腐冷藏法”,攻克高腐遗体的防腐难题;他还曾在防腐整容间足足待了两天,最终从医学的“微创手术”上得到灵感,从主动脉弓进针,以“微创防腐”保证遗体完好无损,开创国内先河;参与“12•31”外滩踩踏事件遗体修复,他采用自制消毒液面膜敷在逝者脸上,使得遗体保存得当,让逝者有尊严,让生者得到宽慰;参与湖北监利沉船事件善后援助,查庆国用内外结合的防腐方式,阻断腐败菌及其滋生环境,强大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技术得到同行与家属的认可;参与金山飞机失事逝者善后工作,他使用自创的微整形技术,用针剂修复剂局部注射填充,使遗体自然、安详、端庄,很好地完成了外援任务。
“对难题,要有韧劲,你不怕它,问题就会怕你。”细致入微,迎难而上,坚持不懈,难题一个个在查庆国手中迎刃而解。
而现在,查庆国不仅继续驰骋在钻研技术的路上,更是倾心育才,乐于把绝活专长传授给同行后辈。他的十多名徒弟都知道,师傅的要求是“两心”“三勤”,即学习要“专心”、“用心”,实际操作要“嘴勤”“手勤”“腿勤”。查庆国坦言:“能做好这一行,关键是态度,技术可以弥补,但匠心是最要紧的、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