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率先给出社区治理“年轻方案” (2020-06-28 )

最近,家住虹口区凯虹家园的居民发现,小区里多年的“顽疾”——需要靠粪车来抽粪的化粪池,终于疏通了。原来,这是凯虹家园业委会、物业、居委会中的几个年轻人,经过多方咨询,最终借鉴“微创手术”方式解决了“老大难”问题。

“年轻人就是脑子活!”在小区业主群里,一位老者给他们点了大大的赞。

让青春力量登上大舞台,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虹口的老龄化程度高,在团市委鼓励年轻人“进业委会”后,虹口团区委又号召青年“进物业”、“进居民区”,以青年合力,为社区治理提供“年轻方案”。行动开展半年来,已在全区8个街道完成全覆盖。

“80后”成骨干  协同“作战”成效初显

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公益理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青年意识到社区治理是“靠大家一起出力,才能获得美好生活”。

目前,虹口区各街道物业、居委会、业委会都吸纳了一批年轻人。从年龄结构看,由于社会阅历相对丰富、专业技术相对扎实,“80后”成为骨干,担任了业委会主任、物业重点岗位负责人等社区管理要职。

凯虹家园新上任的业委会主任杨镜仟就是一名“80后”。平时从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工作的他,因为有专业技能,在小区中颇有“人气”。

上任后,他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赋能”社区微更新,对于居民反映突出的车位紧张问题,他设计出既不破坏绿化、又能解决停车的改造方案,还拿出效果图征询意见,得到居民广泛支持。

大柏树物业有限公司小区物业管理人朱力也是一名“80后”,因为“手勤、脚勤、脑勤”,这名年轻的“小区服务员”,常为决策机构带去一线声音,让政策制定更合理。

比如,他管辖的东体小区由于毗邻医院和超市,停车问题难上加难。一开始,大家打算对临时停车采取按停车时长收“阶梯式”收费的方案以改善这一问题。但在意见征询过程中,朱力发现,一些年纪大的业主反映子女周末来访时间长,阶梯收费太贵。

他便将问题带到听证会现场,通过居委会、业委会、业主代表中的年轻人一起“脑力激动”,推出了更得民心的“亲情优惠卡”方案——让该小区业主的直系亲属停车费在原先的价格上减半,并由物业公司统一制作停车证。

“90后”加入  “业务”范围广

除了中坚力量“80后”,“90后”也大量加入社区治理队伍。比如,在凉城新村街道就有一群被称为“小秘书”的青年社工,专门解决业委会运行中的热点、难点、痛点。

这是凉城新村街道近期原创的“业委会执行秘书”一职——由各居委会着力培养一名青年社工,成为既懂业委会、物业管理知识,又具备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专业人员。

当物业、业委会、业主之间产生矛盾时,他就作为公平公正的“第三方”进行调停,为社区治理探索新路径。

同时,还有一批“00后”已经接棒。江湾镇街道青年志愿者陈宗盛兄弟都是“00后”,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最早一批报名参加了口罩预约登记、居民体温测量、返沪人员报备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