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新村居民区整治飞线、入户充电

小盒子“驻防” 防患于未“燃”

2024-04-08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040416.jpg

 

  在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较高的老小区,如何杜绝电动自行车飞线或入户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最近,在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新村居民区里,部分居民家中开始试点新型用电安全报警系统,通过智能系统分辨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行为,发出预警,物业人员及时上门劝阻和处置。试行一个多月以来,系统发现的105起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行为,都得到了及时制止,预警频次也由最多一天十来次,下降到了如今连续几日“零预警”。

 

  老小区遭遇违规充电顽疾

 

  走进瞿溪路120弄小区,并不宽敞的内部道路上有序地规划着汽车停车位,还能看到电动自行车停车棚里,一辆辆电动自行车整齐地停放着,有的正连接着智能充电桩正在充电。

  小区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有居民1700多户近3900人,有600多辆电动自行车,相当于每三户人家有一辆,最多的一家合租户有6辆电动自行车。

  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这么多,停放与充电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前期经过改造,小区增加了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设施,目前共有12个车棚和300多个充电桩。不过,飞线和入户充电等违规行为仍是屡见不鲜。

  为了治理这一顽疾,半淞园路街道近期在该小区试点智能用电安全报警系统,在排摸情况、征询居民意见、安全告知,并征得业主、房客同意的基础上,率先对合租者较多的10户住户进行试点。

 

  “小盒子”几分钟内发预警

 

  在一栋居民楼的一楼,电表箱下安装着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里面闪着不同颜色的提示灯。这就是智能用电安全报警系统的一个终端,与住户电表相连,另一端则通过手机App和电脑端,连接着小区的物业人员、居委干部。

  据设备提供商上海盐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工程师介绍,系统通过对用电负载的波形频谱、谐波相位结合,来判断、识别用电负载是否为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充电,一旦出现用电异常就能通过系统精准发出预警。此外,系统还能对居民家中的超负荷用电、电路老化等用电异常发出预警。这一智能系统也是首次被应用于居民区内。

  “收到预警后,物业人员会第一时间上门确认情况,劝阻违规行为,从看到预警‘接单’到现场处置再到住户签下‘安全责任告知’单,整个过程在七八分钟内完成。”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陶瑾介绍说,居委会监督处理的全过程,同时通知房东对租客做好督促工作。如果同一人群,多次引发预警或上门劝阻屡次不改,社区民警将对住户进行上门警告与处罚。

  系统上线一个多月来,至今已预警并处置了105起违规充电行为。令人欣慰的是,近期处置频次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最初一段时间,我们一天要处理多起警报,最多的一天有十来起,现在已经连着三四天都没有收到警报了。”小区物业南房物业人员感慨地表示,通过技防、人防“双管齐下”,希望居民们能逐步养成不违规充电、安全充电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