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年前的一次空战

2024-04-19    作者:何国栋

  1957年,我从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室,调到空军十八师所在的佛山沙堤基地气象台任预报员。

  空军气象台的主要任务是,保障飞行部队训练作战的安全。

  佛山地区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是两大气象因素:雷雨、低云。所以,我下部队后,除了继续研究大尺度天气系统,如台风、华南云系等,重点是监测直接威胁飞行安全的雷雨、低云。近十年中,我在紧张的日常气象保障工作之余,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于科研工作,共完成了八个课题,其中四个获奖。巧合的是,其中一个成果《沙堤低云危险天气警报图解》,才研究出来两三个月,就在一次空战中派上用场了。

  那年代,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时常采取各种手段窃取大陆军事情报,最主要的,则是派遣美式B17低空电子侦察机,到华南沿海执行任务。这种飞机低空性能好,加上它是夜间入侵,还专门选择我军机因低云危险天气不能起飞的机会过来。

  这种情况持续很久,我军只能在指挥所导航地图盘上,眼睁睁看着敌机飞进飞出,徒叹无奈!

  1959年5月29日,我在气象台值班,傍晚,向有关部门发布了低云危险天气警报,封闭机场。可是,情报部门传来消息,当晚,一架B17敌机将到华南沿海一带进行活动,连机号和飞行员姓名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于是,师指挥所值班首长王参谋长对我说:“现在机场封闭了,但目前天气实况是,低云时多时少;我机起飞不好,不起飞又不甘心哪!能否找个‘天气窗口’,让我机突击一下啊?”

  面对这个风险很大的难题,我还是决定争取一下。于是,我以《沙堤低云危险天气警报图解》为基础,组织值班测报员,联系周边气象台(站),增加气象实况测报次数,同时在本台连续施放气象探空仪,重点观测机场附近低空气象要素的变化……就在敌机临近广州一带时,我终于确定了一个稍纵即逝的“天气窗口”,并建议指挥员立即下令起飞,速战速决,务必于一小时内返回落地(附近几个备降机场俱已封闭)。夜航大队飞行员蒋哲伦,驾着改装过的带有机上雷达的歼六战斗机,从起飞、击落敌机到安全返航落地,一共花了50分钟;15分钟后,低云重新密布机场上空,整夜再无“天气窗口”。

  战后,飞行员蒋哲伦立一等功,指挥员和我立二等功,其他有关值班人员集体三等功。

  后来,此战例被编入军事气象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