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编写证明

2021-09-23    作者:徐鸣

2.jpg

  整理父亲遗物,发现在《辞海》第三版(工程技术分册)中夹着一张泛黄的纸片,是上海辞书出版社请求父亲徐圣书继续审阅《辞海》的油印信函。突然回忆起20世纪70年代末,曾听到父亲偶尔讲起编写过《辞海》。但父亲一生不爱张扬,后来一直没有再提此事,因此家人也就不当一回事。现在睹物思人,情不自禁,热泪盈眶。特别是我,总想晓得父亲的大名是否在《辞海》编写人员中出现。当听讲上海某著名文史杂志编辑部派我去上海辞书出版社采访,撰写有关《辞海》(第七版)刚刚获得出版界最高荣誉——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大会首度颁出的中国出版政府奖荣誉奖事宜时,心情很激动,正好公私兼顾啊。

  于是一到上海辞书出版社,我急着请副总编辑张敏先把1979版《辞海》从书架上取下来,直接翻到末尾编写人员名单,结果看了两遍都未查到“徐圣书”名字,不禁大失所望。张敏见状安慰我:“因为那时编写人数较多,所以是根据每人编写的条目数量,来决定上名单与否。可能是你父亲编写的条目不到一定数量吧。”

  虽然没能如愿“见到”父亲,但我还是听到了许多修订《辞海》的精彩往事,尤其是跟父亲有关的《辞海》编写作者的故事。1936年《辞海》第一版面世,当时的编纂队 伍才十七八个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务院把修订《辞海》的任务交给上海。1961年,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语言学家陈望道继任《辞海》主编。

  从第二版起,《辞海》实现开门编纂,作者队伍集中了国内一流专家、学者。他们中有物理学家钱伟长、数学家苏步青、戏曲大师周信芳、美学家蒋孔阳、历史学家周谷城,等等。当然,其中也包括不少像我父亲那样的“无名小卒”。苏州大学教授王继如曾经感慨道:“我外祖父是研究文史的教授,案头常年摆着《辞海》。我读书时,导师徐复先生担任《辞海》分科主编。我从36岁开始编《辞海》,编到第六版已经74岁。这是一份几代人的事业。”复旦大学教授邹逸麟也情不自禁说道:“我从24岁随老师谭其骧编《辞海》,到82岁还在编。等到2019年第七版出版,整整编了60年。”时任《辞海》常务副主编巢峰为此评价道:“《辞海》的作者队伍和编辑出版队伍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有很多大型的工具书,出版任务完成后队伍就自动解散了。能像《辞海》这样的可说是绝无仅有。”

  另外《辞海》1979年第三版和1989年第四版,都按学科推出了“分册”,父亲当年就是参与了第三版《工程技术分册》的编写和审阅,这是与1936年第一版和1965年第二版的最大不同。分册的市场表现不可小觑,据上海辞书出版社统计,1979版的20本分册和1989版的26本分册均得到读者青睐,20多年间这两版的分册总销量高达 1123.7万册。

  父亲能参加这样一本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而以百科知识为主的国内唯一大型综合性词典的编写与审阅,那是对他业务水平的最大肯定,也是我家的荣光。

  图片说明:《辞海》编写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