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家的风骨

2021-04-08    作者:茂钦


  陈干青,近代航海家,江苏省崇明县(今上海市崇明区)人。他是国立商船专门学校毕业生,以深通学识、坚强信念、爱国之心,成为夺回航权的先锋——1921年冲破把持海关的洋人阻拦,成为中国第一位海轮船长,结束了由洋人垄断外洋轮船长的局面 。以后十多年间,先后任上海“肇兴”公司总船长、中国商船驾驶员总会会长、上海航业公会执行委员、中国海上意外保险公司董事长、中国航业合作社理事长等职,为中国海运事业贡献良多。

  “8·13”淞沪抗战军兴,国民政府发行5亿元救国公债,上海救国公债劝募委员会成立,陈干青是委员之一,在行内行外呼吁有钱出钱,购买公债以充救国之需,他身体力行,并慷慨陈词:“吾愿意为抗战献出一切。”

  上海沦陷后,日伪胁迫各业公会维持正常运作,以保障占领区生产生活秩序,陈干青抱定心志,绝不为敌服务,愤然辞去所有职位,回老家崇明闭门读书,撰写《思蓼堂随笔》,回忆民初以来中国海运史。伪上海特别市政府通知他回沪重开业务,他不予置理,日伪恼羞成怒,没收了他在虹口的住房和两艘轮船。早在日军进攻上海形势紧张时 ,陈干青就通知由他设计监造、航行于申崇线上的“天赐”轮和购置的“天佑”轮船长,万一战事突发,将船开往崇明北滩暂避,那里多浅滩,日军兵舰不敢冒险进入,总之是:宁可沉江,不可为敌所用!

  1940年3月,汪伪政权粉墨登场。沉渣泛起,伪交通部长李伟侯拼凑班子时,首先看中的,便是航海界名流陈干青,派人上门敦请,许以航政司长一职。

  听来人道明来意,陈干青拒绝说:“我不过是个船员,既无能力从政,又没有兴趣。”来人大加利诱说:“只要陈先生愿意出山,先前被日人借用的‘迎祥’‘天赐’轮船,以及虹口的住宅均可发还 。李部长还说了,给予先生特优薪水,便宜行事经营海运。”

  陈干青以孟子的“贫贱志不移”表明心迹,要来人转达李伟侯:“为人贫而要清,不但我自己决不去,希望李伟侯也不去,应守其晚节。人寿不过百年,岂愿富贵而遗臭万年,但求清贫而流芳百世。”

  此人仍不知趣,喋喋不休。陈干青勃然色变:“我是中国人,岂可为敌作伥?”说着拂袖离座,将来人赶了出去。

  日寇投降后,陈干青马上去上海复业,为战后航海业的恢复奔走呼号,联络25个航业公团,成立了“全国轮船公会联合会”,定7月3日为“中国航海节”,共谋航海界团结振兴。

  新中国建立,陈干青满腔热情出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损顾问、上海港务局船舶碰撞委员会委员,及中国航务信托社海损理算师、船舶检验师、货物检验师、船舶估价师。他一改过去海损文本以英文为主的陈规,而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译本。当时属世界海事权威机构的英国劳埃德公司,准备委任陈干青为中国口岸代理,他以“一生以不吃洋行饭为戒”推辞了。

  1953年9月,陈干青以积劳成疾病逝,其业绩熠耀不朽,其爱国主义精神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