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听泉觅得知音

2021-03-18    作者:殷德泉

  

  书房是读书人的一宝,家有书房那将是读书人增长知识,修身养性,快乐放松的一隅。我的书房并不大,仅能容纳一排四组书柜,书柜是欧式的,书桌和茶几、靠背椅是中式的,也算得混搭中西合璧。书柜的1/3藏书籍,主要是集评弹、戏曲和吴文化方面的书籍;另外1/3藏书画册,主要是集吴门书画家的册子及作品;还有1/3藏音乐“书”籍,主要是集评弹、戏曲的音频、视频的珍贵资料。弹丸方寸之地怎能容得下我的所有藏品,书房的书架之上则是我信手拈来的部分常用之宝而已。

  从小就喜欢本土文化的我,对苏州评弹情有独钟。在家就会走进书房坐在书桌旁 ,背靠着藤椅倚望着一本本书 。它们都是我的益师良友,既熟悉又陌生,传授给我知识,传递给我信息,让我了解苏州的历史与文化。姑苏这方水土涵咏着苏州人的秉性与素养,孕育催生了苏州评弹、昆曲和吴门书画等艺术门类,虽说艺术门类有所不同,但它们一同展示了吴文化的温润、典雅与精细,折射出吴文化独特的艺术品位。由于钟爱评弹,凡看到与之有关的书本,即便内部刊物、资料也总要想方设法弄到手,《评弹通考》《弹词叙录》《评弹散论》《评弹艺术家评传录》《苏州评话弹词史》等,一本本一列列排在我的书柜里 ,天天为伴。日久天长,注重学习,坚持积累,我伏案挥毫,写出了一篇篇文稿,如《徐云志情趣琐事》《吴子安的半回捉鹦哥》《严雪亭假刀吓妻》《五见蒋月泉》等。前几年这些文稿经整理汇总出版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评弹情缘》,算是我书房中的积累所出的第一枚果实吧。

  书房一般用来看书写字 ,我却有闲趣在书房听书。何谓听书?此“书”非那书,苏州人讲听书即是欣赏评弹也。听书实在是一种很幽静放松的感觉,说书先生语言恢谐幽默,外插花噱头让听者想想就笑 ,肉里噱听了哪怕喝口茶之后想想还要笑,回味无穷。苏州评弹说起来慢条斯理,唱起来静笃笃,一曲三弯,余音绕梁,其唱腔讲究的是韵味。若在书房内放上盆栽荷花,听上一曲《莺莺操琴》,借着窗外射进的一缕阳光,醇厚欲滴的弹词唱腔会使你情不自禁沉醉在愉悦意境中。常言道:音乐是不分国界的。别小看评弹这个小曲种,难道只有江南人喜欢她吗?不!美国学者马克·本德尔,日本学者石海青(中国名)、黑田谱美,荷兰学者高文厚(中国名)分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近年都走进了我的书房。我们一起听书,共同探讨,国外知音成了我的书房之友,可谓“知音觅知音”。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评弹之美,美在你我他的心中。

  苏州评弹与吴门书画有着异曲同工之美,含蓄、秀美、精致、细腻,相当耐听耐看,这是著名吴门画家潘裕钰常说的话。我和潘老师兴趣相投,评弹、书画两相宜,我俩在书房交流,我赠他评弹藏品,他送我绘画作品,以书为友。也常有三五好友来书房而一坐 ,聆曲品画,赏析的都是评弹题材的书画,如有著名书画家潘裕钰的《玉蜻蜓》、王锡麒的《莺莺操琴》、张晓飞的《陈采娥赠塔》、李大鹏的《百年传承珍珠灿烂》……

  在书房看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在书房听书提高了我的艺术素养。看书听书拓宽了我的眼界,找到了我的创作灵感,在书房中创意、构思、策划的电视评弹、昆曲作品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观众的好评,获得了全国大奖,这些动脑瓜的工作与我的看书听书是密不可分的。

  从电视台退休的近几年中,与书房相伴的时间更为充足,不断回顾以前所接触的评弹艺术,以及目前在各项社会活动中观察到的评弹现状,陆续写了相关文章,发表于报刊媒体,如今己积累约有80篇文稿20万字,期待我的第二枚果实——《评弹情结》早日结集问世。

  我与书,我与“书”成了知音,故而我曾为书房起了小名“知音阁”。后有文人说你看书如解渴,书比泉,听书就似聆听泉涌溪流之音,美妙竟如此,书法家费之雄先生于是亲笔为我题写“聴泉阁”,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