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一味怀旧

2024-03-18    作者:应光耀

  常看到同学、同事及各种亲戚朋友聚会,相逢于一堂、一馆、一园等处,谈笑风生。更有微信和微博中相识相交的友人,通过语音或视频交谈,“热力”远超以往的“电话粥”。这些交往沟通,凡老字开头的同学同事朋友之间,少不了怀旧。少时同桌的你我,由一条三八线划分男女界限并无事生非……这些记忆中的往事,拿到现在的饭桌上,难免引起老同学添油加醋的快乐回忆。插兄插妹相聚,看到满桌佳肴,会把大家带回缺粮少菜的知青岁月,饥饿感连同对前途无望的痛楚回忆,瞬间成为谈论的主题。

  这类偶尔的怀旧,会让人倍感年少时才有的五彩缤纷,填补老年生活的灰色。它也会让昔日的愁苦记忆,反衬出今天的快乐和幸福。诸如此类的效应,说明往事并不如烟。记忆中可以翻新不无积极意义的情感和情绪,于人于己,皆有好处。

  汉代班固写的《西都赋》,有“抒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的名句。鲁迅在《花边文学·又是“莎士比亚”》里直言“真的,‘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点出了怀旧情感的现实指向。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无情地道出:“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此言可能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修辞追求,却不可否认他作为文学家的深邃。

  如果理性地看待怀旧,当然应该肯定其正面作用——对过往年代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抚慰。对曾经发生的事情,通过有选择的重构,甚至做某种程度的放大,建立起心理防御机制,实现心理调适,有何不可?但过犹不及,沉溺其中,以至于到了病态的程度,那就不合适了。比如一次饭局,从头到尾,一人独白或众人对话,全是怀念过去,批评现在;一年几次或几年一次的老友见面,回旋的皆为怀旧老调,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散席后的人们,又将被催生出何种心态?

  作为一种情绪体验,怀旧有双重性,只要在可控的心理范围内,进得去,出得来,让历史成为一面镜子,照亮前行的路,潇洒地来回穿梭,甚至时空倒流,皆可如其所愿。与此同时,人们也应告诫自己,人终究是活在当下,向后看,理应为了更稳步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