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二三事

2024-03-12    作者:周珂银

  至今还记得,坐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听伍伟民老师讲课的情景。

  那天他讲解的是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伍老师说:这首诗简单地说就是男神等女神,等啊等,一等再等。描绘了湘君思念、祈盼湘夫人的惆怅心绪——讲到声情并茂时,他突然调侃一句:要是当时有手机就好了,湘夫人发一条微信过去,“我有事不能来了”,湘君就不用傻等了。课堂上爆发出一阵笑声,学员们都乐了。

  伍老师又说:知道现在为什么美好难得?就是因为什么都太便捷了,便捷得让人的心灵失去一个滋生美好的过程。正是有了等待,有了思念,才有男神“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的美妙想象。美好的东西不直接,是委婉的,是隔了一层的。如果有了手机微信,我们今天也就读不到这么优美的诗歌了。

  伍老师讲课有趣,通过他讲的课,我们喜欢上了古代文学。譬如他讲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绵》,此为周人自述开国史诗之一。通篇讲完,伍老师便对此进行延伸。说现在大家都喜欢旅游,如果你们去陕西,到了这个故事的发生地,现在看,想必什么也没有了,或许留下一堆乱石,有什么好看的?但读过这篇诗文的人就不一样了,你会站在那里静一静,你会想象,我们的祖先曾经在这里“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这是何等的兴旺气象。读书的好处就在于使人有回味、有联想,继而感到有意思。这么一说,我们就感到伍老师也有意思了。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生动的比照,怎么会不让人对古代文学产生兴趣?喜欢一门课程,往往会与老师讲课魅力相关。于我而言,如果说之前我读古文是为自己增长知识,但听了伍老师的课,我感觉是喜欢上了。所以说,得遇良师,何其有幸。

  伍老师退休之前曾在华东师范大学从事古籍研究,不仅对古典文学烂熟于心,而且善于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正因为他的教学颇“圈粉”,以至于班上有些学员,一“蹲”就是好几年,循环听课,不肯毕业。

  这天,我是在翻阅一本《中国历代文学作品》时,想起了伍老师。因为这本书正是他为我们上课的教材。还记得他对学员们说,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大家可以向他传递纸条,课堂上一时不能回答的问题,他会在课后查阅回答,并说,他以前做学生时,上施蛰存先生的课,先生就是这么做的。

  一晃五年过去了,伍老师依然在老年大学发挥余热。如果我还有机会听他上课,很想仿效一下他讲的那种递纸条提问的方式,通过这种有温度的传承,与先贤们握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