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沪语纠错

2024-03-05    作者:丁迪蒙

  上海话是上海的地方语言,是上海文化的根脉。沪语版电视剧《繁花》的播出,让濒临消亡的上海地方语言获得了新生的机会,这一功劳是不可抹杀的。在叫好的同时,网上也有不少对沪语语音和用词的质疑。现在,电视剧播完已有一些时日,可以聊一聊剧中与沪语相关的一些问题了。

  剧中主要有三个类型的谬误,下文的误读和正读都指沪语读音。

  一、受普通话影响形成的语音错误

  因篇幅限制,略举几例,按音序排列——

  半夜三更:更读羹,不读根;撑撑场面:撑读昌,不读称;端午节:午读五,不读无;到黄河路去:去读气,不读取;帝国大厦:帝读底,不读地;第一桶金:桶读动,不读统;继续:续读昨,不读许;柜台:柜读巨,不读掼;贪慕虚荣:贪读探,不读滩;发行:行读航,不读形;如果:如读是,不读路;挖坑:坑读囥,不读垦;向侬汇报:向读想,不读象;维修:维读未,不读为;尾款:尾读未,不读为;雄蟹:雄读用,不读凶。

  二、文读、白读音混淆

  沪语中有些词语,文读和白读的读音是不同的。文读是书面语,白读是口语。比如“人,口语读‘宁’:人家、三个人;书面语读‘神’:人民、人造革”。

  扩大、大风大浪:这里的“大”读“汏”,不读“度”。读“汏”是书面语,像“大学、大理石、南浦大桥”等;读“肚”属于口语,“大人、大肚皮、房间大、大手大脚”等。

  日久见人心:这里的“日”读“石”,不读“热”。读“石”,是书面语,像“日记、日本、日出”;读“热”,是口语,比如“日夜、日里向、日脚、昨日”。

  假想敌,假使:这里的“假”读“借”,不读“价”。假,书面语读“借”,比如“假使、假借”;口语读“价”,比如“假期、暑假、真假”。

  三、用词错误

  有些词语,普通话和上海话使用上是有差异的,用上海话说普通话的词语,上海观众会觉得怪异。

  比如“放勒侬口袋里”。“放”,上海话常用“摆”:“搿搭摆张照片”。也有用“放”的时候,指垂直往下。比如:“拿西瓜放到井里向去”;“口袋”应为“袋袋”。

  “连博个机会都没了;从来都没去过”。这两处,“都”应为“也(读鞋)”。表述“全部”时用“侪”:“伊拉侪来了”。

  “想喝点什么?一边喝一边等;抽香烟”。沪语中,凡动用嘴的都是“吃”。“想吃点啥?一边吃一边等;吃香烟”。

  普通话用“才”,上海话用“再”。比如:“伊来我再来个;超过三百再好打折;伊走了我再出去吃饭个”。如果读成“才”,就变成“伊来我侪(都)来个。”就搞不清语义了。

  “多么值得”,应为“多少值得”;“东西”,上海话一般用“物事”,读“末事”。上海话用“东西”这个词,通常是骂人话:“侬是什么里个东西!”

  “我已经介大年龄了”,应为“我已经介大岁数了”;“为什么要拨沪联商厦”,应为“为啥(做啥)要拨沪联商厦”;“等一下”应为“等一歇”;“即使”应为“就算”;“上海见;十年后见;葫芦也看不见了;我一定要见到山本先生个”,“见”应为“碰着、看到”;“知道了”应为“晓得了”;“马上掏钞票”应为“马上摸钞票”;“而且是亏掉个”,应为“外加是亏脱个”;“翻脸”,沪语只说“面孔”,不说“脸”,可用“翻面孔、翻毛腔”;“刚”应为“刚刚”:“刚刚关脱”,“伊刚刚来过了”。“老辰光”,剧中说的“老辰光”,应是“老底子”;“救护车”应为“救命车”;“不可以开玩笑”应为“勿好打甏、勿好寻开心”;“在上海无亲无故”应为“勒上海呒啥亲眷朋友”。

  再比如“白天”应为“日里向”;“和”应为“搭”;“这里”应为“搿搭”;“太开心”应为“忒开心”;“眼红”应为“眼热、眼痒”。

  希望下一部讲沪语的影视剧,讲沪语台词的时候,能尽量避免上述三类谬误,以免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