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中山街道:做强资源链接,积极培育友好大使和单位 (2022-09-30 )

作为第一批试点街镇,松江区中山街道从改变服务对象的物理空间和社会人文环境出发,明确细化目标,确定行动方向,组建工作团队。结合社区特点,选择适合本社区的干预活动,联动专业方合作,形成中山街道本地特色的认知症社区照护体系。

松江区中山街道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项目由上海普陀区幸福海马为老服务中心承接,该组织是一家为社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和健康咨询等服务的专业社会组织。

一、特色亮点

建立友好大使队伍纳新和维护机制

主动走访各居委,发掘有才干的友好大使,由专业社工从“预防知识能力、关爱他人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三个维度为认知障碍友好大使培训赋能,建立友好大使支持社区宣教、风险测评、早期干预及家庭支持等服务的可持续机制。大使作为领头人和小老师,结合其个人特长,开展常态化的“记忆教室”活动。

联合友好单位,开展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共建

走进大学、社区、结对的企事业共建单位、养老院或日托,对社区居民、学生、护理人员等分别开展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与社区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包括社区商户、城运中心、老年协会、教育机构、高校、无障碍研究机构等)共同助力本辖区认知障碍友好化建设。

二、主要做法

人的友好

为认知障碍老人及家庭提供分阶段的服务:首先,该项目面向中山街道老年人开展调研,全面了解老人现状需求;其次,借助认知障碍友好大使团队力量,走进认知障碍家庭,为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知识普及、专业培训、关爱陪伴等支持服务。最后,在深度评估服务对象信息、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的基础上,开发健康促进相关工具包,从知识、技能、认知、资源四个维度赋能认知障碍老年人家庭,帮助建立家庭成长机制。

环境的友好

1.借助本土文化记忆,重构认知障碍支持中心

从本土文化出发,以松江区老人喜爱的“茶馆生活文化”为主题,打造“中山幸福里”的 “记忆小屋”,模拟打造充满中国风复古怀旧特色的“声音记忆照护茶馆”,以老人最熟悉的物件与生活场景,唤起老人对“老方言”“老声音”“舌尖”“足尖”的记忆和共鸣。并以对认知障碍老年人视觉友好的色彩为基调,设置显眼的友好标识,提升空间识别度。

2.搭建“支持中心+记忆角+记忆教室”的环境支持网络

该项目基于“1个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基地”,辐射“10个社区记忆角”以及在居民家门口开设的“记忆教室”,形成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环境支持网,通过“非正式照护力量动员体系”及“非药物陪伴服务体系”2个专业运营支撑体系保证环境支持网的最大效用发挥,构建有本地化特色的认知障碍筛查、干预、照护模式。

机制的友好

1.动员长者参与,共创干预服务品牌

在干预服务设计上,注重“支持而非治疗”的服务定位,动员友好大使和老年人一起共创,开发了慢时光宝盒品牌服务,如用音乐、手语、回忆相结合的形式开发时光操,帮助老人增强记忆,唤醒自我表达,增加自我体验,促进社交互动,延缓认知衰退,大大增强了参与主动性。再如,共创“记忆骰子”,作为一个有情感链接的干预工具,让老人将认知障碍训练活动从记忆小屋延展到家中,培养居家认知训练习惯。

2.分人群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法

面对轻度认知障碍长者,设计“海马+小屋”干预课程,以非药物疗法为核心,结合健康的饮食管理及其他辅助疗法,通过小团队活动训练的方式开展综合干预。面对高危风险人群,设计开展了“闻香识忆”团体治疗方法,引入了园艺、饮食、运动、认知等疗法,并与专业宠物疗愈机构合作,探索宠物陪伴干预方法。

3.建立认知障碍高危人群个案管理机制

项目组采用个案管理方法,为每位长者建立全周期服务电子档案,主要包括基础健康信息、早期筛查评测结果、干预服务疗效及追踪等内容,为后期评估做数据支撑。同时,对老人的认知功能变化进行监测,为已患病的长者提供转介服务,督促其前往专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三、项目成效

健康教育:活动参与7688人次

风险测评:2062人

早期干预:服务230人次

家属支持:入户20家

资源链接:友好志愿者172人;友好单位:2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