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骑行车队穿街走巷跑腿…… (2024-05-08 )

一支骑行车队穿街走巷跑腿……

统一的深色工装、灰色电动车、白色头盔、黑色公文包、橙色标识……

最近,在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总能看到这样一支骑行车队,他们穿行在大街小巷,成为一抹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这是芷江西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新成立的“骑享帮办”服务队,由中心的14名党员、青年积极分子和骨干成员组成,寓意骑行于社区,将服务窗口前移,为辖区特定人群提供上门帮办服务。

帮办模式提档升级“不出小区”也“不出家门”

“老伯,今天为您办理的是长护险申请需求评估,这是授权书,您看下。”“骑享帮办”服务队队员走进芷江西路123弄小区林老伯家中,为其进行上门帮办服务。

林老伯因身体原因无法出门办理,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安排了上门服务,并根据林老伯夫妇的实际情况,为他们申请了长护险老年需求评估,帮助他们享受无子女居家养老政策。

“上门服务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坐享其成’了。”林老伯感激地说,“我们年纪大,出门也不太方便,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到便利,省去了很多麻烦,确实帮助不小。工作人员很专业,我特别满意。”

近年来,随着“随申办”“静邻帮办”等线上政务办理功能的开通,一些业务办理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使得不少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办理个人事务,但对于独居老人、大重病老人、肢体或视力残疾人等特定群体,走出家门的“几步路”仍是他们难以逾越的障碍。

如何提升政务服务能级,及时发现和解决“隐形沉默”群体的办事需求?今年年初,接二连三的求助再次将创新帮办模式提上日程。

“成立‘骑享帮办’服务队就是希望能够将服务窗口前移、直达家门,让特定人群享受社区帮办服务的方便快捷。”芷江西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经过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做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居民的需求确实存在,哪怕多占用些时间,多花些精力,也要把事情办好,这是我们的首要宗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更有职业感、获得感。”

形成“3610”工作闭环“有呼必应”也“未呼先应”

今年2月,“骑享帮办”服务队正式成立,立足特定群众需求,变“特事特办”为“常态长效”,创新个人政务服务帮办新模式。

为特定群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逐渐形成“3610”工作法。

“3”即发现机制方面,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街道微信公众号线上帮办预约”“窗口服务现场发现”和“居民区救助顾问主动上报”三条途径,并在中心服务大厅设立“骑享帮办”专窗,变“呼应式服务”为“主动发现服务”,让特定群体“看得见、听得着、找得到、用得上”。

“6”即工作流程方面,形成“发现、先联、派单、帮办、回访、评价”等6个具体环节,先联后确需上门服务的承诺在2个工作日内(目前基本在24小时内)入户帮办,5个工作日内进行回访,并形成发现上门到督办评价的全流程管理,全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的闭环工作机制。

“10”即服务事项方面,根据业务办理情况和数据统计分析,中心梳理出了医保零星报销申请、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申请、长护险申请等10项服务事项,以及医保缴费、社会救助等增值业务,作为首批上门的服务项目。“这10项服务事项既能实现入户帮办,又是老人与残障人士等特定人群日常办理中的‘高频’事项。”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们还会逐步扩大社区帮办服务的覆盖范围,把好事做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推动延伸服务务实长效“一竿到底”又“立竿见影”

中心统一配备“骑享帮办”上门服务包,里面除了有“骑享帮办”服务手册、各类办事材料外,还按照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医保、社保、居住证、退伍军人等各个条线,不同颜色分门别类,准备了讲解指南。“如果居民有其他业务咨询,我们也能够当场详细解答。”

考虑到服务的人群多为行动不便的特定群体,“骑享帮办”服务队在申办手续完成后,还会将“好事做到底”,持续跟踪后续审批流程等业务办理全过程,确保政策落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同时,街道组建了“骑享帮办”讲师团,做好对外宣传,紧扣群众关心的居家养老、医疗待遇等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社区主题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生动的案例告诉群众“办什么、哪里办、怎么办”,及时发现“沉默的少数”,主动帮助他们享受各项政策保障福利,同时多角度、多渠道报道“骑享帮办”服务情况,进一步提升民生政策和“骑享帮办”服务知晓度,让居民办事更便捷、更精准、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