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资源,协同联动,长宁区50%街镇建成未保工作站 (2021-11-26 )

长宁区以街镇未保工作站建设为抓手推动未保工作不断落实。积极统筹资源,协同联动,通过“一址多用”“合署办公”“人才共用”等方式,依托社区文化中心、为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市民中心等载体,因地制宜,建设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为辖区未保工作提供场地支持、资源对接、人才培养等枢纽平台服务。

突出因地制宜,加强资源整合

长宁区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统一规范、务实高效的建设原则,注重以共建共享推动资源融合,以集约集聚推动职能融合。设置“八个一”的标准,即:有一支工作队伍、一个活动场地、一个服务窗口、一个议事场所、一套制度流程、一本服务台账、一套工作档案、一面展示墙,确保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人干、活动有场地、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

一址多用,突出空间融合

长宁区5个街镇根据辖区内未成年人保护状况和实际需求,充分整合资源,依托现有社区服务设施合理选址,落实未保站建设各项要求。

天山路街道在天山四村122号社区文化中心内打造了集“医、食、住、乐、伴”为一体的“全方位”“全天候”“全年龄”“全功能”一站式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周家桥街道、新泾镇未保站同样选址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江苏路街道未保站位于愚园路街区市民中心,按照“休闲生活区”“健康生活区”“美好生活区”和“快乐生活区”四大主题功能进行分区打造。

仙霞新村街道未保站选址于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共设置四大区域,分别为未成年人接待咨询区、未成年人等候休息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区和困境儿童临时照护点。

紧贴实际,强化功能整合

相关街镇未保站综合利用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各类服务资源,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统筹推进,与党建服务设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等集约配置,实现未保服务集中受理。

周家桥街道构筑形成“1+N”的未成年人工作网络,即“1”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N”包括街道层面已建立的困境儿童临时看护点、儿童服务中心、各居民区儿童之家、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把未成年人保护网织得更密、更牢、更安全。

链接社会资源,通过精准帮扶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政策宣传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宣传相结合等方式,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儿童提供全方位、专业性强的关爱服务,打通关爱未成年人“最后一公里”。

仙霞新村街道未保站充分运用“社区云”平台信息收集优势,掌握辖区内23个居民区未成年人动态,排摸未成年人潜在风险并及时介入,对每位有需要的未成年人形成“一人一策”。

注重平台功能,建设服务品牌

长宁区认真贯彻“双减”政策,以社区为主阵地,链接属地资源,紧贴未成年人发展需求,积极拓展服务内容。围绕社区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运用项目化方式,开展多元化服务、发展品牌化项目,提供家庭监护、教育帮扶、日常照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等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的监护支持服务。

公共治理参与,引导主人翁意识

各未保站均建立儿童议事会,天山路街道为社区未成年人搭建建言献策的平台,设立“童乐天山”专题板块,未成年人对社区建设的建议意见都可以在“童乐天山”板块留言,由责任部门跟踪推进。在18个居民区均建立一支儿童考察团,定期开展社区巡查活动,发现小区治理中的问题,提交社区“四位一体”会议讨论解决。

江苏路街道未保站借助愚园路历史名人墙的文化资源,设置未成年人红色教育点,街道未保站和愚园路第一小学合作,开设愚园路“小小讲解员”拓展课,由辖区原住民、退休教师负责培训,目前已经培养四批“小小讲解员”,让辖区未成年人在体验愚园路历史风貌的同时,也为未成年人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创新服务项目,打造长宁特色品牌

区民政局会同各未保站打造“艺润童心”特殊困难家庭青少儿“艺术护照”文化关怀服务品牌,有效拓展非物质帮扶维度。

江苏路街道注重辖区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在未保站设置“科普加油站”,为未成年人提供科普体验;在愚园路历史名人墙安装科普智慧盒子,自动捕捉时下最新的新闻动态,让未成年人感受数字科普的魅力;在“求真巷”向未成年人以趣味形式展示钱学森弹道设想、吴自良原子弹铀同位素分离、严东生纳米材料研究等内容,弘扬科学精神。链接上海申爱社工资源,开展暑期线上“两小时伙伴”和“铺路石”外教体验活动;联合上海阳光青少年事务中心,开展极端天气自护指南讲座;邀请社区单位上海罗宾升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参与社区未成年人集体拓展活动。

天山路街道开展“儿童假期安全”项目、“五星成长营”项目、“图书馆少儿馆”项目、“非遗面塑传承”项目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活动;举办“文化四季”(春季“悦读节”、夏季“歌唱节”、秋季“科技节”、冬季“动漫节”)集体拓展活动。紧抓“商圈”优势,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加入关爱服务,在汇金百货天山店二楼开设“宝贝爱蓝天益心”慈善商店。

聚焦特殊群体,强化个性化关爱

新泾镇未保站建立43人的专业团队,通过完整的助力帮扶体系、细致入微的服务,对镇域内的青少年们进行重点关护,打造“新泾彩虹桥”周末爱心家教,结合社工专业助人自助理念为困境未成年人家庭提供多方面专业服务,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关注其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织牢精准关爱保护网,帮助走出困境、拥抱阳光。

天山路街道未保站创新出走访、发现、建档、介入、服务、跟踪的闭环管理模式。建立专门服务困境未成年人的“童馨苑”,聚焦困境未成年人群体,开展“童”舟共济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工作。成立“橙子树天山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引入专业第三方开展家庭教育服务,推出“阳光橙”子项目,重点开展“生命关怀”教育,通过“家-校-社”合作,培养阳光、积极、乐观的“阳光橙”儿童。

组建人才队伍,加强队伍培养

长宁区创新“专职+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建立1+1+X全覆盖关爱服务工作队伍,多方位多渠道培养未保工作人才队伍,不断提升未成年人工作服务人员的视野、理念和业务能力,确保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工作“有人管、有人做、有人帮”,切实发挥好街镇未保工作站的枢纽和平台作用。

加强能力建设

街镇未保工作站落实培训全覆盖,举办儿童主任能力提升培训班,提高工作队伍专业性。面向儿童主任及时开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线上主题宣讲活动,培训率达到100%。

江苏路街道儿童督导员获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个人”;天山路街道儿童主任在民政部组织的“儿童主任的一天”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

强化职责落实

长宁区明确街镇儿童督导员、居民区儿童主任在服务对象、信息排查、档案管理、强制报告、儿童保护服务等日常工作中的职责,着重用好家庭随访、强制保护、动态管理三项机制。街镇未保工作站组织儿童主任对监护缺失、监护不当的未成年人实行“一月一访”制度,重点了解儿童心理、学习情况和家庭经济、监护情况,宣传政策,适时开展家庭监护指导,及时更新儿童信息管理系统。落实分类保护服务,对遭遇家庭暴力、疑似遭受侵害、独居、出现异常行为等情况主动报告,切实做到“访”有力度、“访”有温度、“访”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