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的故事|携手相助,九载重聚,妈妈终于回家了 (2021-06-19 )

从上海到老家湖南娄底,这段大约1200公里的回家路,没人能想到聂细娥竟然走了九年。

17年前,一次误打误撞,聂细娥从娄底跟人去了陕西,本想着打工挣钱,谁知却遭了骗局,受困当地五年才得以回家。尽管有了这次经历,三个子女加强了对母亲的看护,但防不胜防,聂细娥总想着离家打工,有时走几天,有时走几周,期间先后被医院和救助站收留,但最终都平安回了家。直到2012年的夏天,聂细娥出门后便再也没有回家,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大姐和二弟跑遍整个娄底都没有母亲的音讯,远在上海的小儿子也赶了回来,这一找,就是九年。

另一边,走失后的聂细娥辗转到了上海,在街头流浪时被民警送到了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工作人员发现她虽然不是聋哑人,但几乎从不说话,偶尔能听到几个音节,也很难辨别口音,更遑论回答关于姓名、地址、家庭情况的甄别。

正因为线索少、难度大,大家对她的关心与观察更是无微不至。在长期生活照料的过程中发现,聂细娥特别能吃辣,也特别爱吃辣,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工作人员录下几段生活视频和仅有的短短几秒的音频请云、贵、川、湘等地区的爱心志愿者一起听辨,经过反复几轮筛选排查,逐步缩小范围,最终在二站、公安及爱心团队的联手合作下,确认了聂细娥的身份,帮她找到了家人。

今年6月的某个下午,娄底市娄星区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陪同聂细娥的三个子女早早等在了娄底南站的出站口,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女儿感慨万千,阔别九年的拥抱此刻浸润在喜极而泣的泪水中,更显来之不易。几乎不怎么说话的聂细娥在家人的簇拥下渐渐打开了话匣子,虽然说着大家听不懂的土话,却能感受到这一家人团聚的激动与喜悦。

回家的路上,母女俩有说有笑,偶尔还拌着嘴。当工作人员试图解惑这些年聂细娥不愿开口的理由时,女儿给出了答案,“妈妈没怎么读过书,不会说,也听不懂普通话,她根本不知道你们在说些什么。”而谈起寻找母亲的经历,女儿也道出了心酸,“找妈妈的这几年确实很难,她脑子糊涂,性格又内向,我们根本打听不到她的音讯。”行至娄底市娄星区的一栋农舍,聂细娥见到了许久未见的丈夫,一家人总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团圆了。得知妻子这九年的生活,丈夫频频向救助站道上感谢。眼前的这一家人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携手相助之下,又重新回到了当初其乐融融的幸福模样。